梅花烙 开篇插叙男主上断头台,这是琼瑶剧的一贯手法,以疯狂而激烈的场面强强将观众代入剧中之后再转眼26年前,慢慢陈述为何会出现这一幕。 开篇很紧凑,两集之内12年后,20年后,便是男主女相遇了!一共21集,差不多两集一个小高潮,几乎不给观众喘息的机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实景拍摄,一大段一大段的长镜头都在考验演员,感情很真挚,流泪,愤怒,伤怀,表达得也算是淋漓尽致很琼瑶了! 剧中人人都是悲剧,这些悲剧看似是人为,其实是封建制度造成的,琼瑶以爱情做为手段来反抗封建制度,抵抗封建制度下那些荒唐的‘理所应当’! 重男轻女的观念从古至今从末停止过,就算是现代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女人从男人的附庸中解放出来也不过几十年光景,所谓独立女性却一直被社会所压榨!女人理所应当以夫为天,以家为重,被禁锢在感情的关系中,被禁锢在家庭日常琐事之中,无法自拔甘愿深陷变得那么理所应当了! 似乎独立不应当是女人能拥有的,她只能是某人的妻,某人的母亲,某人的女儿,而不能是独立的某人! 正因为重男轻女,大福晋为了巩固地位将刚出生的女儿偷龙转凤,表达出了一个女人最深最深地悲哀!所有剧情的推动全部是由这个大福晋的大小决定展开! 每个人都是无法选择出身的,何况是这样被人掉包。在整个剧的渲染之下,悲剧开始,也就注定悲剧的结尾! 无辜人之一:男主皓桢! 被掉包到王府的‘嫡长子’!皓桢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因为王爷对他给予厚望,从小到大都是本本分分,勤恳努力。直到遇到了白霜吟,放飞了自我! 这孩子生得一颗仁慈之心,从12岁放生白狐,到心疼府里无辜死去的小蕊。。。喜欢上吟霜,也一直压抑着,直到吟霜甘愿以身相许! 有人说看到他,仿佛看到了多年以后的尔康!他比尔康耿直太多,嘴炮工夫更是不及尔康,要不然公主也能哄得服帖些。理智更不如尔康了,所以他抵抗不住高高在上的封建制度,一边服从一边压制一边又想反抗。。。 无辜人之二:女主吟霜! 这孩子就因为是女儿身,出生直接就让人扔了!生死由天,注定命苦,又偏偏生得如花似玉! 她骨子里相当卑微,对男主忠贞不二,做奴做婢都心甘情愿,不惜委身,甚至生死相随!人家紫薇是福养长大的,绝不做第二个夏雨荷,定位很清晰!所以吟霜悲剧已定! 无辜人之三:公主! 如果没有什么指婚之说,皓桢收了吟霜也算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或者没有吟霜,公主指了过来,也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可惜没有如果! 一个高高在上的公主,连公婆见了都得行大礼,我想很少会有男人打心底里去爱她,剩下的只有敬了! 当男主看到公主虐待女主之后,连最后的敬也没有了! 吟霜被人传为狐仙,所谓谣言一人传虚百人传实;皓桢因为抱养之身,即使他不知情,也因不明之身被赐死!特么地,上哪说理去?! 剧中并非戏说,发生在王府或皇宫之中的荒诞之事可能更甚吧! 在前途,在大义,在格局面前,爱情是最微小的,所以它也是最可贵的奢侈的!所以别谈爱情啦,遭罪呀!
为小马哥看了个悲剧,马哥的剧好像多半都是悲剧,我的心啊!
我真是闲得问我妈看不看梅花烙,单纯觉得这个剧封面的年代感应该是我妈喜欢看的,结果我妈是挺喜欢看的,我给听气了!
什么狗男人!反抗不了父母娶了公主,为了心爱的人又冷落公主,公主真是倒了大霉了,人家又不知道他有心上人,又没有要死要活非要嫁他,进门就受委屈凭什么啊。娶了公主了就算没有感情也该尊重一下吧,他是有爱的人了,公主活该呗嫁一个不爱自己人她上哪儿找一个爱自己的人去?公主后面人挺恶毒的,但刚嫁给他可没做错什么吧还不是照样给人委屈受了?因为她蠢她恶毒被怂恿折磨女主,她的委屈就不是委屈了吗?她恶毒有一半儿是被那狗男人逼的,然后那狗男人还能义正言辞地指责公主恶毒,我呸!!!如果公主和女主同样的性格,那不就是委委屈屈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另一个女人亲亲我我,容忍夫君对自己的冷落,哦还应该大度地主动地提出让夫君纳妾,这大概就是这狗男人喜欢的宽容大度吧,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
红尘自有痴情者 莫笑痴情太痴狂
若非一番寒澈骨 那得梅花扑鼻香 问世间情为何物 只教人生死相许
看人间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梅花一弄断人肠 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 云烟深处水茫茫” “问世间情为何物 只教人生死相许
看人间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前天晚上加昨天将《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给全部看完了。比起小时候对此片的模糊印象以及人世的是是非非,爱恨情仇,昨天后,不明白的地方都明白了。
他们的爱情是如此坚贞坚忍坚强,专一、衷心、炽热又困难重重波折诸多,但最后这对苦情又多情的人阴阳两隔,这是作为一个观者而无能为力的。这不是武侠,不是神话,不是寄以托情的,满是神往的,都有天人相助的故事。
排除种种因素以及它本身的不合理性来说,它只是一个描写爱情的普通故事。只是把背景换成了清代硕亲王的王府里,一个悲剧的开始,就由吟霜的出生开始。如果不这样开始,那么我们的贝勒爷皓祯又如何而来呢。他们又如何相识、相恋,决定相守一生呢。所以只能说是注定,是缘分
以为它只是一部苦情戏,只多纷纷扰扰就过去了。无论怎样,也没想到的是,小时候只觉得吟霜受尽波折艰难,但也从未掉眼泪。可是,每每福晋对皓祯,对吟霜,或是私底下对秦嬷嬷说自己心声的时候,无不动容,真比韩剧还让人受不了。
那种将女儿送走,而感到不舍与痛苦,做为一个母亲,她是真的痛苦万分。二十年的等待、煎熬,时时将弃女之痛翻出来,自我痛心的事,也只能在秦嬷嬷面前而已。
那句“再续母女情,但凭梅花烙”真的应验后。那种想与女儿相认,想要保护她怜惜她却又不能表现出来。因为要考虑到皓祯的安危而不能与女儿相认,那种百般痛苦的日夜煎熬,是多么艰辛。作为儿子作为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一个苦字怎难了
一个母亲该做的她都做了,那么当情势所逼而为能保护自己的女儿时;一个母亲,她激动她不够沉着不够理智百口莫辩时;一个母亲,一心只想着保护女儿时;最后,她只能以死明志。如此,才将隐瞒了二十年的真相大白于天日。
可是,这样对皓祯是不是来得太过突然太过措手不及。保全了女儿,那么全家都得赔上性命。一个母亲能如此,理性得说,她是不对的,为一个人而让王府上下都遭殃。可是,作为一个母亲,感性得说,你能不动容嘛
当所有的人都觉得吟霜是白狐,是不该出现的人,因她而去很多事端可随之而去。如此这样的“麻烦”的“危险”的女儿,作为母亲,全力维护、保护,拼力为之。
她说:“我不能等来世,连今世都已经恍如隔世,那么还谈什么来世。”
“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可以等,我不再要等了,你是我的女儿啊~~”
她说:“儿啊,对不起,是我一手改写了你的命运,是我一手促成了你今天的悲剧。没有我,你今天或者在某处某地,安居乐业,娶妻生子,好好地过着你的人生。如果来生可以选择,让咱们再做一对母子,真正的母子。”
当皓祯的真实身份,随着福晋与吟霜的母女相认而被全家所知时。无论是硕亲王、福晋 还是小寇子、阿克丹、香绮、秦嬷嬷都对皓祯不变态度。特别是硕亲王,这个真实来的太快,快到他无法相信这个事实。但是,他还是竭力要维护皓祯,假以说辞来安抚他,保护他,即便是对着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拳脚相加也要其不能外泄这个秘密。如此这般的疼爱皓祯,无不让人感动。
二十年的情分啊,二十年的朝夕相处,养育教导啊,怎么可能因为这样一个事实不是亲生的而对其弃而远之呢。那份绵长恒久的关爱、怜惜不是说什么都能割去。
所以当皇帝下了圣旨要将皓祯捉拿归案时。作为一个父亲,而不是什么硕亲王爷时,他对皓祯这二十年所投入的感情远比他自己想象的还多。保护自己的儿子的性命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所以他才会发疯似地拔剑护子,誓死不从。怎奈,皓祯也是重情重义情以回报的好儿子。宁愿一人担当。没有血缘却胜过血缘的亲情。
怎奈皇上圣旨亦要将皓祯处以死刑,所有人都为之痛苦痛心痛哭。皓祯行刑前,兰馨公主也奋力跑来见他,她心里放不下他,不管他是不是有皇族的血统,是不是真正的贝勒,她只是真的在乎他。所以 皓祯临刑前对 兰馨说的,也就如他自己所说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他对她是愧疚的,是抱歉的,是对不起的。即便她受尽了他的冷落、排斥、孤立以及没有付出的心,她的不幸她的委屈。在对待吟霜时的种种残酷 是多么的让人不忍。但,如果站在兰馨的角度去看,或许也应该同情她的遭遇和不幸。
主演们配角们都围着吟霜转,竭力维护她保护她。那么兰馨呢,谁来保护她,真的理解她。她也需要爱,需要关心,需要理解。她的委屈她的不幸,就是只有皇帝来保护。皓祯将整颗炽热的心都给了吟霜,容不下半点地方给她。要是早一步的皓祯和兰馨相识,没有吟霜的“先登”,那么可想皓祯和兰馨必定是一对幸福的夫妻。没有后面的是是非非爱恨纠葛,还牵出人命来,是不是
所以她爱他,原原本本的将自己给他,奉上的也是一颗赤诚的心呀。所以即便经历种种伤心难过绝望,即便皓祯对她的态度从尊敬到厌恶至极。即便她从一开始就没得到过皓祯的心,为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想挽留他,而一开始皓祯就没有余留给她。但她还是放不下他,所以她会原谅他,一并原谅了所有的人。
可是公主的“忍仁”,不能解慰皓祯的痛苦,吟霜的逝去,无论对谁都是打击。
她说:“皓祯,你究竟要去哪里,你什么时候回来,你不能不说一句话就走了,天底下不只是你一个人有感情,天底下不只是你一个人有遗憾,你这样一走了之,丢下的债,你几生几世也还不清的?”
最后就在两只白狐奔跑间结束。其实结果,谁不知道呢。这不是武侠不是神话,哪来的通天神将给一个完好的结局呢。
一个故事,我们不仅仅看到得是皓祯和吟霜感人的爱情。还有王爷福晋对他们的亲情,小寇子、阿克丹、秦嬷嬷、香绮的主仆之情。还有兰馨对皓祯对崔嬷嬷的感情,崔嬷嬷对公主的包容之情,翩翩侧福晋的护子之情。皓祥的愤懑之情、皇帝的爱女心切之情……总的都是情,而一个情字怎述说完所有呢
福晋和兰公主都比女主角美多了,我的审美啊!
这部最好看。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告诉你们,教主和吟霜xxoo是在第六集!我一找就找到了!!!
琼瑶其实挺有批判意识的,本片的悲剧明明是封建皇权的压迫、重男轻女、包办婚姻等多重因素造成,现代观众却有很多聚焦在女主是小三这个点上。女主可以说是所有角色中最无辜也最惨的一个,男主受皇权压迫和包办婚姻之苦但也因为性别红利拥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公主虽然没有获得爱情但始终在宠爱下长大荣华富贵尽享。只有女主受到了n重迫害最后连命都丢了,可能琼瑶写死她也是为了批判程度最大化吧。
能苦成这样也值得推荐。
琼瑶奶奶毁人不倦呀,渣男小三爱的这叫一个咆天哮地呀。不过那会儿的陈德容真是惊艳,从她身上还知道一句:要想俏,一身孝。可是一身孝就着急恋爱还全垒打,别说清朝现在也不合适吧╮(╯▽╰)╭
陈德容真是我见犹怜。
“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
从这部戏开始对马景涛有了深刻的印象 只是不太明白这个印象究竟算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时隔十几年三刷,很有意思的是弹幕里好多人诟病剧情的三观,而男女主是先认识并相爱的,公主是封建婚姻制度下不得已而娶的,为什么要说女主是小三?难道要男主移情别恋做陈世美吗?封建制度才是三个人悲剧的罪魁祸首。陈德容年轻的时候好美,马景涛不咆哮温柔说话的时候也很有王公贵胄的气质。剧情虽老套,但难得把苦情戏演绎到了极致,我爱!边看边哭很解压哈哈。
年轻时的陈德容那容貌真是惊为天人,难怪琼瑶阿姨一眼看到她,说什么也不放手,就踏踏实实等着陈德容长大成年签下她,当了自己的女主角。故事其实也挺俗套的,但俊男美女的爱情还是很吸睛的,涛叔+陈德容的梅花烙也算是她俩各个演艺生涯里程碑的作品了。
现在看真的很狗血,5星给歌曲好听
整天喊来喊去的,累不累呀
老子看的是TVB配音`各种好
小学,记得里面的格格特别漂亮,马景涛却不喜欢她,一直很不理解。
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
回看一集便发现,马景涛的咆哮真是让游街斩头都变得搞笑无比,不同的眼光去看,慢慢都是雷点与笑点了。何况,想得出换太子,却想不通能够谎称双胞胎么?庶出的孩子又能当着父亲面指斥正房之子的错误么?但当年,应该还算个引人故事吧。
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重看发现:虽然阿姨的台词矫情也啰嗦但不影响剧情层层递进,而且不得不感慨措辞还是挺讲究包括偶尔使用满语,后来这类辞藻和歇后语的台词可能没再出现?小寇子机灵可爱戏很足,福晋端庄美丽(小时候以为是王馥荔),原来真正演员才比马景涛大四岁啊!阿克丹撞脸王爷。配乐部分很成功,听到就绕进一种悲伤不已的气氛,要不是因为群架戏太好笑早就可以宣布每集都好吵。承认公主是受害者,但她也不是贝勒硬要娶的,这不是指婚制度的悲剧吗
这应该是陈德容最深得人心的作品了。